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4日
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秘书工作
新手采编信息必备“五个一”
信息一般篇幅不长,但写好不易。对新手而言,若信息要素不明、标准不清,就更难运用纯熟的文字整合素材。信息新手如果掌握“五个一”,往往可以较快上手,事半功倍。
一个画龙点睛的标题
“题好一半文”,标题定了,信息就确定了一大半。一个好标题,就是对整篇信息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让人一看标题就能对主要内容心领神会。但在采编工作中,时常会发现标题存在不够精准、泛泛而谈的情况,或题文不符,或言之无物,影响了整条信息的吸引力。
比如,2021年“三秋”大忙时节,辖区内一产粮大县就秋粮价格波动情况编报信息,题为《今年水稻产量总体好于去年但价格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该标题整体中规中矩,但因提炼不足,略显冗长。若改为《今年水稻“增产未增收”建议适当增加补贴弥补收益损失》,不仅可以通过“增产未增收”恰如其分地反映信息内容,其后补充的相关建议,进一步点明了信息主旨,更容易引起领导的关注和重视。
又如,2021年前三季度国际海运费用持续攀升,同时由于集装箱预订困难、海运时效不稳定,外贸企业出海货物被迫积压,影响企业资金流动,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经营困难。反映这个情况的信息若以《国际海运费用再创新高,大幅增加企业经营负担》为题,不仅略显平淡,而且概括也不全面,不如改为《国际海运价格持续飙涨,外贸货物积压成“新常态”》,便于领导对信息主旨一目了然,判断出其价值所在。
一个掷地有声的观点
观点是信息的“生命”,要通过研判素材,把握、加工和凸显其中最新鲜、最有料的事实。提炼观点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对素材抽丝剥茧,努力触及事物本质,提出有穿透力和冲击力的观点。
比如,2021年10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部门和县区就此及时展开信息调研,了解企业对政策的反响,并提炼出“政策落地将有效提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信心”的观点。该观点不可谓言之无物,但由于缺少“如何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的内容,难免有空喊口号的嫌疑。我们对素材重新梳理,从中提取最具表现力的词句,进一步提出“新政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助力‘保运转’、为四季度即将到来的生产高峰送上‘及时雨’、有利于保障年底工资支付促进‘稳就业’”三个观点,辅以生动的企业案例,增强了信息说服力。
一个简洁清晰的导语
观点是高度凝练的信息,为避免与阅者出现信息不对称情况,还需用一个过渡性导语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导语不仅要言简意赅,还要浅显易懂。
比如,有的观点会用到“流程复杂、缺乏动力”等定性表述,导语部分就要把这些表述解释清楚,概括地介绍一下具体流程到底如何烦琐、缺失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有的观点内部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就应将其中的相关性、因果关系等说明到位,避免逻辑混乱。还有的观点会采用“慢就业”“双向歧视”等新词热词,最好对其进行简要解释,以减少阅读障碍。
一个简笔勾勒的案例
信息案例旨在展示实况、论证观点,采写时可采用白描手法,将情况简要勾勒,做到“去粉饰、留真意”。一个简短的案例看似简单,实则要求颇高,不仅要把有价值的要素筛选出来,还要表达得简洁明快。
比如,在落实企业留抵退税政策的调研中,某区报送的信息中有一则案例:“当地一企业反映,按照现行政策规定,预缴多出的税款无法退回,存在只能留抵不能退的情况。”该案例实际上是想说明“预缴税可能超过实际应缴额,短期增加企业税负”的情况,但是其中反映主体、政策条目、留抵具体情况等要素不明确,而且并未写清此种现象的具体影响,缺乏论证观点的力度。后经磋商,该区将案例完善为:“江苏××公司负责人反映,按照国家对跨区域建筑服务征管办法规定,企业在项目地预缴增值税后,如果进项大于销项,异地税款难以退还,只能在机构所在地形成留抵,而该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1年×月在××市提供建筑服务,取得含税收入××万元,预缴增值税××万元,但后期项目进项较多,申报纳税时实际应缴增值税总额仅××万元,导致××万元资金在当地形成留抵税额,短期内增加了企业资金占用成本。”
一个务实管用的对策
信息参谋助手作用,不仅在于帮助领导及时掌握了解情况,更在于为领导提供有深度和高度的对策建议。信息采编人员要善于融合运用行政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看待和处理问题,将最新的思想、理论、观点融入所提的对策建议中。
比如,疫情影响下,旅行社普遍经营困难,却还要按照《旅行社条例》规定缴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暂退政策,但政策即将到期。考虑到当前旅行社责任险基本普及的情况,采编人员创新提出了以刚性投保旅行社责任险来取代缴纳质保金的建议,以期帮助旅行社纾解资金困难。
又如,2021年5月,某县针对生猪市场波动较为明显的情况,从价格角度切入采写了《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殖收益持续下降》。该信息仅谈价格波动情况,难免老生常谈且深度不足。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发现文中提到规模养殖企业在产能相对富余的前提下仍在补栏,扩养热情有增无减,究其原因是宏观调控政策仍在惯性发力,于是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加强早调预调微调谨防生猪产能出现过剩风险,这与2021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生猪产业政策方向高度吻合。(来源:微信公众号秘书工作)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